明代德清禅师日:“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晓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 B.认为儒释道三家相互矛盾 |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的经典 |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D.苏联解体 |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
B.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
C.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
D.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影响村干部的选任 |
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
下图是张乐平创作于1937年8月的时事漫画《杀鸡儆猴图》,图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
A.肯定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 |
B.表现了中国军队对日寇打击之沉重 |
C.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 |
D.体现了日军对南京居民凶残大屠杀 |
“愿公为华盛顿,毋为拿破仑”,革命党人曾在1912年发出这样的期待。但现在,所有人看到的,却是“华盛顿”沦为欲望的奴仆,至于他治下的国家不仅没有因此挣脱泥淖,反而走向了更剧烈的动荡与纷争。材料中的“‘华盛顿’沦为欲望的奴仆”主要是指()
A.袁世凯搞专制并复辟帝制 |
B.张勋复辟 |
C.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承认不平等条约 |
D.蒋介石背叛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