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灭犹存,它亡得悲壮;清,回天无力,它亡得窝囊。”“周之亡是制度之亡……;清之亡,……既是文化之亡,也是制度之亡。”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秦虽灭犹存”指秦朝的制度创新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B.“周制度之亡”指分封制被废除,因为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不利于西周政治秩序的稳定
C.“清文化之亡”指儒家文化受到冲击而动摇
D.“清制度之亡”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zé)。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孔子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对于孔子的政治理想评价最恰当的是

A.孔子因文人感伤时代变迁的情怀而将周代的政治理想化
B.只要孔子得到适当的施政机会,掌握足够的权力,他的政治理想是能实现的
C.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欲恢复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有一定的保守性
D.儒家思想在汉以后被统治者用来治国,说明孔子的政治理想由这些封建君主变为现实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民族关系,以下改革中,在推进民族融合方面,政策最为激进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戊戌变法 D.王安石变法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