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
A.总理衙门的设立 | B.《辛丑条约》的签订 |
C.《南京条约》的签订 | D.《马关条约》的签订 |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
B.“百花齐放”的主张 |
C.“文化革命”的观点 |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
C.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
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他评论的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 B.牛顿 |
C.普朗克 | D.爱因斯坦 |
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
A.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
B.动荡局势的加剧 |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 |
D.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