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均取白色﹐分为5等)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若不是)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容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4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4分)
(3)材料四,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是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综合上述材料,简评官僚体制。(4分)
唐朝时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假如在唐朝鼎盛时期经商,你认为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经营哪些物品更加有利可图?为什么?商业的发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国的秦始皇和雅典的伯利克里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什么?他们各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政治制度的正常运作?这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通史》一书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说,“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英才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开始走向整体。
(1)概括叙述从1500年前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民族是如何从分散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人类历史?
材料二阅读下列四幅图:
(2)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西方列强曾经扮演过多重角色。依据上图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据以上材料概括分析资本主义列强主要通过哪两种方式基本完成了世界一体化?世界一体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一一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一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 1858-1927年),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2)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为什么会使同僚震惊?(2分)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在宣传其思想时采取的“高明”手段是什么, “高明”在何处?(4分)
(4)分析导致两者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相同原因。 (6分)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简明学制图
注①: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贵胄学校
注②: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属于社会基层的地方官学
材料二癸卯学制图(1904年颁)材料三壬子癸丑学制图(1912年--1913年颁)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学制的特点。(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癸卯学制具有什么突出的时代特点? (2分)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3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壬子癸丑学制又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各有何进步作用?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