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社会文明,作为人类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样式,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或阶段。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蒸汽机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四 “百年张裕,传奇品质”。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张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2002年7月,张裕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家民族品牌之一”。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的图片分别代表了哪种文明?
(3)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的政治前提是什么?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的?
(4)从创建到20世纪80年代,张裕葡萄酒公司这一民族工业的传统品牌,经历了多次主要发展机遇。请简述其中两次发展机遇及其出现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国民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2)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墨家始终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 ?
(3)西汉时,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列举秦朝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昭君出塞
材料2: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
材料3:“汉倭奴国王”金印
材料4:“(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达。至桓帝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献象牙、犀角,始乃一通。”
——《后汉书》
(1)昭君出塞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
(2)材料1、2体现了汉朝怎样的民族政策?你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3)材料3反映得出史实说明了什么?
(4)材料4“大秦王安敦遣使”至东汉是什么时候?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能尚父于营丘,曰齐。……
——《史记·周本纪》
材料2:管子明仲字夷吾,辅相齐桓成霸主。仓廪实兮知礼节,衣食足兮知荣辱。
——《咏管仲》
材料3:商君卫鞅公孙鞅,任法一刑有主张:褒将军功戒私斗,抑制商旅重农业,废井田推行郡县,以刑去刑战去战,商鞅变法秦国强。
——《咏管仲》
(1)材料1中,周初封侯时“尚父为首封”的 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尚父”的后代齐桓公能在事实上代周天子号令天下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分别是什么?到了战国初期,“尚父”后代所执掌的政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商鞅认为只要紧紧抓住“农”与“战”便可实现富强。结合材料3说明商鞅如何围绕“农”与“战”进行变法的?
(4)历史上周、齐、秦的崛起,对我们有什么重要的启示?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和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美国是如何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我国政府建立了什么新的经济体制?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建立起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有何共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