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840 |
1870 |
1900 |
1920 |
|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22 |
14.8 |
8.4 |
7.1 |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
| A.躲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者地位迅速进步 |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
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
|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 ( )
| A.使儒家学说引领学术潮流 | B.与学术下移同步进行 |
| C.普遍重视礼乐的规范作用 | D.导致中国社会的分裂动荡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
| A.法家 | B.儒家 | C.道家 | D.墨家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 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