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以下是北京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受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实现就业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并简要评析三位同学的择业就业观。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这就需要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扩大消费需求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运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有关举措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谈到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时,办公室的三位老师有如下对话:
老师甲笑着说:“如果现在人民币升值,咱口袋里的人民币就值钱了,出国也神气多了。”
老师乙反对:“如果现在升值,恐怕你还没出国,就失业了。”
老师丙总结:“如果人民币汇率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还能神气起来”。
(3)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三位老师观点的合理性。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要求,从2008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即着手研究选举法的修改,先后到8个省市区进行调研,重点听取对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问题的意见;对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所涉及的问题,深入分析、反复论证,形成了选举法修正案草案。2009年10月、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对草案进行了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
结合材料,谈谈选举法修正案的立法过程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建设。
请指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
2009年11月20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普通高效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指出,2010年全国普通高效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各项就业政策,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规模,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确保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假如由你面向全体高校毕业生写一份倡议书,请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简要写出倡议提纲。
材料一:毛泽东认为,价值法则“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救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亿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材料二: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010年经济工作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怎样认识的?
(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评析价值规律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f问,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了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上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