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能动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是“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是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 B.将矛头直接对准反动清政府 |
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
辛亥革命后,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由此我们可以推论,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国内政治的焦点是()
A.革命与维新的斗争 | B.改良主义与封建守旧的斗争 |
C.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斗争 | D.维护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 |
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并领导了辛亥革命,推动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前后的巨大变化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建统治被废除,民主政治建立 |
B.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
C.解放了人们思想,民主共和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D.废除封建经济,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第四十一条 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反映出中华民国采用什么政治体制()
A.总统共和制 | B.总统专制 | C.君主立宪制 | D.君主专制 |
《上海市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义和团运动 | D.八国联军侵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