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
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
《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 )
A.人声鼎沸 | B.鼎鼎有名 |
C.三足鼎立 | D.问鼎中原 |
(2013-201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3月调研考试文综)
自汉代到明清,“中朝、内阁、军机处”三个机构的共同点是
①取代了相权 ②行政效率低下 ③强化了君权 ④始终由高官任职
A.① | B.③ | C.①② | D.③④ |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 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
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即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 | B.君主制度 | C.分封制度 | D.中央集权制度 |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