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地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形区是( )
| A.太湖平原 | B.山东丘陵 | C.三江平原 | D.黄土高原 |
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C.②③④
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回答下列各题。
与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60°N,20°E) | B.(60°N,160°W) |
| C.(60°S,20°E) | D.(60°S,160°W) |
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 |
| B.乙区域的面积约是甲区域的4倍 |
| C.甲区域位于西半球,乙区域位于东半球 |
| D.甲区域面积约是乙区域的1/2 |
图为世界两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湖是内流湖,N湖是外流湖 |
| B.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 |
| C.M湖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
| D.两湖均位于西半球 |
有关两湖泊所在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区域经济发达,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
| B.甲、乙两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
| C.甲、乙两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 D.甲、乙两区域资源丰富,主要的资源分别为铁矿和石油 |
一幅地图比例尺为1∶500000,图幅面积为10000平方厘米。现用1∶1000000的比例尺绘制同一地区的地图,则新图的图幅面积为:()
| A.20000平方厘米 | B.5000平方厘米 |
| C.250平方厘米 | D.2500平方厘米 |
读图(①②两幅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B在A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A.东南、东南、东北、西南 | 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
| C.东南、西南、西北、西南 | 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
若北京时间为2014年11月13日16时,此时④图中A点区时为:()
| A.2014年11月13日15时 | B.2014年11月13日17时 |
| C.2014年11月13日16时 | D.2014年11月12日16时 |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