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子数与太阳风暴于2012年到达峰值,有具有破坏性的风暴时有发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太阳活动( )
A.是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
B.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可忽略 |
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
D.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
在“黑子峰年”(黑子活动最多的年份),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皮肤的活力 |
B.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 |
C.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
D.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
读“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19-21题。关于图示地貌形态及其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沟谷发育,沟壑纵横 | B.沙漠广布,风蚀强烈 |
C.土质疏松,易受侵蚀 | D.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
图示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保持水土 |
B.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
C.改良土壤 |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
关于图示地区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甲处发展种植业 |
B.乙处修筑梯田,发展林果业 |
C.丙处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
D.丁处打坝建库 |
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8题。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
B.生产结构十分复杂 |
C.世界性钢铁过剩 |
D.环境污染严重 |
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
C.园艺业比重增大 |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
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
D.新建或迁人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14-15题。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资源贫乏 |
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对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进行观测,结果如表。据此完成12-13题。
降 雨 量 (mm) |
降雨 强度 |
混交林地 |
坡耕地 |
荒草地 |
油松幼林地 |
||||
径流量(L) |
泥 沙 量(kg) |
径流 量(L) |
泥 沙 量 (kg) |
径流 量(L) |
泥 沙 量(kg) |
径流量(L) |
泥 沙 量(kg) |
||
33 |
弱 |
111 |
0.1 |
155 |
41.3 |
153 |
4.7 |
154 |
18 |
14 |
很强 |
29 |
0.5 |
327 |
39.4 |
71 |
0.8 |
212 |
25 |
19 |
强 |
28 |
0.3 |
113 |
1.2 |
51 |
0.4 |
52 |
0.6 |
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
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10-11题。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正相关 | B.负相关 |
C.不相关 |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
有关我国土壤侵蚀的区域问题,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流水侵蚀最严重 |
B.东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侵蚀不明显 |
C.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最严重 |
D.东北地区土壤冲刷严重,黑土肥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