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做为夏季牧场。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目前在太平洋中有这么一个“作品”,叫“太平洋垃圾旋涡”——基本上是由废塑料物品和碎片构成的浮动的版图。据研究人员统计,全球每年生产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而太平洋上这处“旋涡”是最集中的“垃圾场”(见图19中甲所示),面积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这种“垃圾旋涡”所产生的危害已引起很多国家与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1)简述图示“垃圾场”垃圾的主要来源地和“垃圾旋涡”旋转的方向。
(2)概述图示“垃圾场”分布的大致范围,并分析大量塑料垃圾在甲海域聚集的主要原
因。

2009年12月14日,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始进入实质性谈判的关键阶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向题。
材料一: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图18)。

材料二: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我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我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

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课题结论。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以下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2009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图17)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及其影响区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

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b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3)c地西海岸的主要地质灾害有哪些?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出现了“雁南飞”的局面,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相反。
材料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分析1985年以来山东农民纯收入大大超过黑龙江农民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