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高度 | B.天气状况 | C.昼夜长短 | D.海拔 |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下题。
| 地点 |
纬度 |
气温(℃) |
降水量(mm) |
|||
| 一月 |
七月 |
一月 |
七月 |
全年 |
||
| ① |
23°08’ |
13.3 |
28.4 |
40.0 |
210.0 |
1614.1 |
| ② |
39°48’ |
-4.7 |
26.0 |
2.6 |
196.0 |
682.9 |
| ③ |
48°58’ |
3.5 |
18.4 |
54.3 |
53.6 |
647.4 |
| ④ |
54°17’ |
1.8 |
13.4 |
225.0 |
117.0 |
2399.0 |
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
| C.③——大兴安岭西侧 | D.④——西经130度附近 |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
|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
|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
|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
|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
|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下图为“某地区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经度 |
| C.纬度 | D.洋流 |
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A.c>d>b | B.d>c>b |
| C.c>b>d | D.b>c>d |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题:
甲区域是世界主要农业区,该地()
| A.盛产小麦,商品率高 |
| B.农业类型属资金、技术密集型 |
| C.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
| D.水旱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
乙海域()
| A.锰结核、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 B.分布有世界性的大渔场 |
| C.是世界飓风、风暴潮的多发区域 | D.沿岸多世界著名港口 |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完成下题。
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港到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口的最佳路线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 C.②④①③ | D.③①④② |
有关四处海域共同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海峡两侧气候都相同 |
| B.四处海域附近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
| C.四处海域都受到严重污染 |
| D.四处海域都有大范围渔场 |
关于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三地的大气环流相同 |
| B.三地气候类型各不相同 |
| C.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②地 |
| D.③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受热不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