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鼎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
| B.当时人们更迷信 |
|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
| 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 |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
|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
|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
|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
| C.龙生龙,凤生凤 |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 B.唐尚书省 |
| C.元中书省 | D.清军机处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
|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
| C.皇权不断加强 |
|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