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 |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的提高 |
C.私学的兴起 |
D.士大夫的崛起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事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下列选项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有
(1)秦朝御史大夫(2)唐朝门下省(3)宋朝通判(4)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A.(1)(2) | B.(2)(3) | C.(3)(4) | D.(1)(3) |
下列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始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 |
C.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D.后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形成、发展,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人才选拔途径 | B.扩大了统治基础 |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各朝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设立中朝 |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C.宋朝设枢密使和三司使 | D.明代废行省、设三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