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两次历史性剧变,这两次剧变都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七斤嫂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选自《风波》)文中的“造反”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国民革命运动 |
以下关于洋务运动影响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 B.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的经济扩张 |
| C.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 D.不利于中国近代化,阻碍社会进步 |
梁启超评价洋务运动的实践者李鸿章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以下与其“伟人”评价无关的史实是
| A.1865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的开平煤矿打破洋煤对市场的垄断 |
| C.1872年建立继昌隆缫丝厂 | D.建立轮船招商局标志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
|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 |
|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
|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
|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