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图2 用不同浓度的A溶液处理切段的结果(n=7)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mm.浓度为0.001 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 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浓度为0.1 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
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 BC 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DE 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 。
(2)图2中 ______ 细胞一定处于 1图中的 CD 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_______ 细胞,若甲细胞处于 I 图中的DE段,则 ① 和 ④是___ ______
A.姐妹染色单体 | B.非同源染色体 |
C.同源染色体 |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
(4)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__ 。如果丁细胞中的 M 为 X 染色体,则 N 一定是 __________ 若 M 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 __________。
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如图1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 ;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 。
(2)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3)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 。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 过程产生,产生CO2的总反应式为 。
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细胞呼吸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 ,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 结合,生成 和大量的 。
(2)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 ,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制约其增长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分别是 、 。
(3)所处图乙P点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 。A点时,可以发生图甲中的哪些过程(用图甲中字母表示)? ;D点时发生哪些过程(用图甲中字母表示)? 。
下表是某同学做的有关酶的实验结果,请你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他的结果是否正确,并根据修改后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量(毫升) |
温度 |
试剂 |
现象 |
1 |
淀粉糊、清水 |
各2 |
37℃左右 |
碘 液 |
变蓝 |
2 |
淀粉糊、唾液 |
各2 |
0℃ |
变蓝 |
|
3 |
淀粉糊、唾液 |
各2 |
37℃左右 |
不变蓝 |
|
4 |
淀粉糊、煮沸过的唾液 |
各2 |
37℃左右 |
变蓝 |
|
5 |
淀粉糊、3滴2%盐酸唾液 |
各2 |
37℃左右 |
变蓝 |
|
6 |
蛋黄液、唾液 |
各2 |
37℃左右 |
无变化 |
(1)酶具有 作用,这可通过实验 证明。
(2)酶具有专一性,这可通过实验 证明。
(3)酶的活性要受 、 的影响,前者可通过实验 证明,后者可通过实验 证明。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溶酶体直接来源于 。囊泡在细胞中穿梭,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起交通枢纽作用的是 。
(2)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 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乙中,则图中的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3)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 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4)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 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