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A、B、C、D这4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质量/g |
6.4 |
3.2 |
4.0 |
0.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2.4 |
8.0 |
0.5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D一定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的质量为3.2 g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B与C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5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
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操作方法或所加试剂 |
A |
铁丝和铜丝 |
①导电性 ②溶解性 |
B |
白醋和酒精 |
①加水溶解 ②闻气味 |
C |
硬水和软水 |
①肥皂水 ②煮沸 |
D |
水和澄清石灰水 |
①通入二氧化碳 ②颜色 |
煮沸过的水晾凉后不宜用来养金鱼,因为这种水中几乎不含有
A.水分子 | B.氧元素 | C.氧原子 | D.氧分子 |
小明在网络中看到一段实验视频:实验人员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无色)挤入盛有氯气(黄绿色,有毒)的试管中,振荡后,观察到试管A中液体呈黄绿色,气体黄绿色变浅;试管B中液体、气体均为无色,胶头滴管胶头变瘪。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的结论或推论是
A.氯气能溶解于水 |
B.氯气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
C.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
D.实验后剩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
下列所述情况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④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任意排放,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A.只有①③ | B.只有①④ | C.只有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