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体现了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 C.矛盾具有特殊性 |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 |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其意是指
| A.实践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 B.实践总是有特定的目的 |
| C.实践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 D.实践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的住处周围长满了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因而他在画竹时,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快速地画出各种各样生动逼真的竹子。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D.意识具有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特点 |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 A.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 B.遗传与变异 | C.水往低处流 | D.中学生守则 |
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向高处,灌溉农田,供人使用,为人类造福。这说明
| A.人在规律面前可以随心所欲 |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
| C.规律是可以创造和消灭的 | D.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自然界的存在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
|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D.静止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