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粤西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部分数据)

项目
城市
总人口(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阳江
247
880
19072
9415
470
湛江
710.9
1900
20227
9561
890
茂名
748.9
1951
18034
9506
902

注:《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2012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4095元。
材料二: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老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我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推动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通过巩固发展演艺、娱乐、影视等传统文化行业,大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游艺、文化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并加强粤港澳文化合作。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要挖掘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3)结合材料三,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树立竞争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版权,花重金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它逆转以往此类节目的比赛规则,聚集实力歌手同台竞技,评判权则掌握在现场普通观众的手中。
这档节目给了音乐足够的尊重,每位歌手演唱的歌曲名下,除了词、曲作者、编曲者,还有乐手的名字。依靠编曲者的不断创新、改编,使得每首歌曲既能引起观众的回忆又让人耳目一新。湖南卫视的平台优势、国内顶级的大型演唱会音响设备及舞台设计也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网络的普及更是拓展了歌手曲目的传唱范围。
《我是歌手》的团队分成导演组、观众组、后期组等,特别增设了编剧组。每周一、周二,音乐总监和乐队忙着为歌手们编曲;周三、周四彩排摄影团队全程记录;后期剪辑团队负责处理素材,从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剪辑出近2个小时。
《我是歌手》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高,稳居同时段全国第一,给湖南卫视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强了湖南卫视的社会影响力。
(1)结合材料,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我是歌手》收视率一路飙高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和文化的关系说明《我是歌手》为什么能给湖南卫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观点说明《我是歌手》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哪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环保投入情况统计表

注: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1.5%时,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当达到2%~3%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环境保护投资已经占GDP的1%~20%,其中美国为2%,日本为2%~3%,德国为2.1%。目前,我国环境损失占中国GDP的比重达到5%至6%。
材料二 我国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后,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治化的轨道。然而,目前我国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1 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GDP的增长,环境监管有名无实,环境法的实施处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状况。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一些企业长期违法排污而得不到应有的制裁。我国司法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障较为贫弱,在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时,司法机关往往无法有效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在环境保护的具体过程中,公众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据此说明我国加大环保投入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依法进行环境保护。(1 2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观众了解历史真相、获取民族记忆的一个便捷平台。在尊重历史 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之所在。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句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 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然而近年来,一些抗战剧创作者不进行必要的采风活动,也不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核查,便开始艺术创作;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甚至不惜篡改和游戏历史,将大量奇幻、神话、多角恋等低俗的情节充斥其中,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知。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引发网友吐槽,人民日报也痛批抗战剧戏说史实,丧失文化自尊。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已成为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 思考的课题。
(1)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抗战剧篡改历史的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
(2)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抗战剧创作为什么要坚持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
(3)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抗战剧创作提出两条建议。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5——2010年全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情况(单位%)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它反映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消费所起作用的大小。
②目前,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71%,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和金砖国家,这一 比例约为50%和60%。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状况有所改善,但医疗、教育、养老等保障供应不足,汽 车、家电等传统消费热点持续降温,制约了居民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十八大报告强调: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材料三 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各个历史时期,厉行节约始终是我们党凝聚党心民心的一面旗帜,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 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 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 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当前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2) 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求广大党员 干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26分)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的苏绣生产者创新意识不够,表现在各家产品图案基本雷同、款式基本一样,整体质量不高,且呈下坡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苏绣艺术的发展。
为传承我国传统苏绣技艺,中国苏绣研究所以思维大于技巧的理念为指导,走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传统刺绣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之路,在各个时期成功探索和创作了一批批刺绣精品。同时,苏州市通过开办苏绣商城姑苏网上商城,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进行创新性融合,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实现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的。(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苏绣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理论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为我国苏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