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厉行节约缩减“三公经费”是减少财政支出的重要途径,财政部要求把“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控制‘‘三公经费”规模。
材料二  2013年4月19日,江苏省泰州市滨江工业园区管委会在其招待中心举行豪华晚宴,严重违背了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的要求。后被群众于‘泰无聊”论坛曝光,管委会主任被免职。因而有网友称:“在网络论坛上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1)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角度说明怎样才能力促“三公经费”透明使用。(7分)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在网络论坛上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认识。(7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
①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工资是城镇职工的8.68倍,2011年扩大至17倍。
②中国企业员工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的平均比例不到10%,与发达国家的50%差距很大。
③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中,约1/3是垄断因素造成的。
材料二:2014年11月6日,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健全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企业负责人与职工之间的合理分配关系,调节行业间的薪酬差距,建立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专家解读提出,形成合理的收入差距,要通过政策的、市场的手段来逐步引导和调节,建立与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薪酬分配新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角度,说明国家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建立企业薪酬分配新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指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有开放的信念、合作的信念,就能跨越山川海洋的重重阻隔,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最大”与“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中欧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希望欧方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
材料二:欧洲关注中国,中国也关注欧洲。近40年的中欧关系,双方的政治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同利益的纽带使双边关系充满吸引力和扩展力,欧洲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一极,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特殊的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欧合作,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关系的知识,说明中欧双方能达到政治上的高度互信的理由。

增长趋势放缓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政府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重点完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请回答:
(1)上面两幅图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分析材料二中M省政府所采取措施的经济意义。
(3)根据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府的知识,分析M省政府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30多年前,作为“改革原点”的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分田单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10多年前,随着城镇化加速,小岗村又开始“土地流转”,实行土地集中经营。土地“由分到合”,推动了农业规模化,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展开,家庭农场不断涌现。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安徽经验”一次次走向全国。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小岗村土地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人口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延迟退休是指国家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等情况,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延迟退休政策将在“十三五”期间出台。因为关系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延迟退休政策仍在反复研讨和斟酌。很少有一项公共政策的酝酿和讨论,能够像延迟退休政策这样,在公众中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
(1)结合材料一,分析2010年以后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相关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众积极参与延迟退休政策的酝酿和讨论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