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一次大日食奇观。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说,这次日食是1814~2309年500年来在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最长可超过6分钟。思考并完成问题。当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住(食甚)时,我们不可能观测到太阳的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
①光球层 ②色球层 ③黑子 ④耀斑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日食发生当天,资深天文爱好者钱汝虎说,如果当天下雨了,也可以“听”日全食。这是因为日食发生时( )
①大气中电离层发生扰动 ②产生磁暴 ③产生极光 ④天气、气候变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列我国因地制宜创造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 B.农耕区生产谷物,饲养家畜 |
C.东北平原的国营农场种植业 | 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
读“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示意图”,图中abcd与以下①②③④搭配符合的是
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③人口质量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A.a一① b一④ c一② d一③ |
B.a一① b一② c一④ d一③ |
C.a一② b一① c一④ d一③ |
D.a一① b一④ c一③ d一② |
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杆作燃料,回答27-28题:将秸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
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 | B.导致水土流失 |
C.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 D.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 |
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
A.发展沼气 | B.编织工艺品 | C.焚烧回田 | D.饲养牲畜 |
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B.环境可供给人类一定数量的物质和能量 |
C.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容纳清除人类产生的废弃物 |
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
关于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交通线路少,使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较小 |
B.山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应建立商业中心吸引更多的客源 |
C.平原建立商业中心是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的具体体现 |
D.小商店、流动摊点应是山区商业网点的主要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