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B.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
C.卢瑟福发现了中子,查德威克发现了质子 |
D.一束光照射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
E.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总能量增大
如图,MN和PQ是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其间距为L,导轨弯曲部分和水平部分均光滑,二者平滑连接.右端接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水平部分导轨左边区域有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棒从磁场区域的右边界以平行于水平导轨的初速度v0进入磁场,离开磁场后沿弯曲轨道上升h高度时速度变为零,已知金属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则金属棒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为g)
A.金属棒产生的最大感应电动势为Bdv0
B.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为
C.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为
D.整个过程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
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三块材料不同的长方形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2μ和3μ,三块板长度均为L,并排铺在水平地面上,该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a点滑上第一块板,则物体恰好滑到第三块的末尾d点停下来,物体在运动中三块板均保持静止;若让物体从d点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水平向左运动,三块木板仍能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仍能运动到a点并停下来 |
B.物体不能运动到a点 |
C.物体两次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相等 |
D.物体两次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相等 |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极板M、N间距离为d,所接电源的电动势为E,两板间a、b、c三点的连线构成一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均为L,其中ab边与两板平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CE |
B.两极板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C.a、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D.若增大两板间距离时,a、c两点间电势差不变 |
假设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
A.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为v |
B.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为v/n2 |
C.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ng |
D.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g/n2 |
如图甲所示,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固定在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线框所在平面,规定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向右为导线框ab边所受安培力F的正方向,线框中电流i沿abcd方向时为正.已知在0~4s时间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图象所表示的关系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