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下图回答问题:(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5分)
(1)过程①②应使用______________处理细胞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2)过程③叫做_____________技术,该过程的诱导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3)过程④是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4)⑤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分裂形成___________,然后再分化形成杂种植物幼苗。
(5)若番茄细胞内含A个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个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___个染色体;若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含_____个染色体,必须用______________来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其中含有_____个染色体。这两种方法相比,体细胞杂交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课题小组研究红光和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 。与对照组相比, 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
(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 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CO2固定的部位。
(3)某同学测定30d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获得红光处理组的3个重复实验数据分别为2.1mg·g-1、3.9 mg·g-1、4.1 mg·g-1。为提高该组数据的可信度,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下图表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相关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性果蝇,其体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若B、b 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D、d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则该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该果蝇与另一只黑身白眼果蝇交配后,后代中黑身红眼雌性果蝇占总数的________。
(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D、白眼d),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___(雌性)×________(雄性)。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A、B两图为同一生物体上的2个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为________(填“植物”、“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
(2)B细胞正处于______分裂的_____期,判断依据分别为____________。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
(3)下图是一同学绘制的某二倍体雌性动物卵巢内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判断,此细胞最可能是()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
B.减数第二次分裂
C.减数分裂间期
D.两次分裂过程中
(5)如图是某生物一个细胞中的DNA含量随减数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DNA进行复制的区间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某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如图所示)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
双亲中只有一个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
双亲全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
|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
480 |
480 |
0 |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
88 |
448 |
子代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第________组婚姻状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第二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若第一组的一个同学是拇指不能向背侧变曲,请推测他的一个哥哥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________;根据表中的遗传情况分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但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表为3个不同水稻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合 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抗病高杆 |
抗病矮杆 |
感病高杆 |
感病矮杆 |
||
一 |
抗病、高杆×感病、高杆 |
416 |
138 |
410 |
135 |
二 |
抗病、高杆×感病、矮杆 |
180 |
184 |
178 |
182 |
三 |
感病、高杆×感病、矮杆 |
140 |
136 |
420 |
414 |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是否抗病用A、a表示,杆的高低用B、b表示)
(1)根据组合________,可确定抗病为________性性状,感病为________性性状;
(2)根据组合________,可确定高杆为________性性状,矮杆为________性性状;
(3)写出三个组合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一________,组合二________,组合三________。
(4)若组合一中的感病高杆个体自交,子代可得到________种基因型。
(5)若组合一和组合二中的抗病高杆个体交配,子代可得到________种表现型。
(6)若组合一中产生的感病矮杆与组合三中的感病高杆再杂交,得到隐性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