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下列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 |
B.光反应的产物有O2、[H]、ATP等 |
C.③上的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④上的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
D.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④中完成 |
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电子传递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
A.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 B.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
C.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 D.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
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 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
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
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
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 |
下列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
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
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
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一定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兴奋)的是( )
A.只有c |
B.只有d |
C.只有c、d |
D.a、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