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促进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决定簇 |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决定簇 |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
2007年7月美国研究人员在黄石国家公园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它们能像绿色植物一样把光能转化成维持自身生存的生物能。这种细菌嗜热,属于酸杆菌,长有许多触角,触角又叫集光绿色体。每个触角上含有大量叶绿素,正是这些叶绿素使得这种细菌能够在菌苔上同其他细菌争夺阳光,维持生存。这种细菌是人们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好氧微生物。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用纤维素酶可破坏其细胞壁 |
B.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进行直接分裂生殖 |
C.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
D.培养该细菌的培养基可以不含碳源,该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
下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 |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
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明显减少 |
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 |
下图表示某人在炎热的夏季的空调房内,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由于电路的原因,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6℃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产热量加大,导致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量增加 |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导致人体无法散热 |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
下图有关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切断a处的酶可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B.连接a处的酶可为DNA连接酶 |
C.切断b处的酶为解旋酶 |
D.连接b处的酶为RNA聚合酶 |
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Ab﹕aB﹕AB﹕ab = 3﹕2﹕3﹕2,若这个生物进行自交,则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A.6.25% | B.13% | C.25% | D.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