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廓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 张亢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欲用之,会母忧。丁:遭逢。 B.“我不若彼乎?顾:只是。
C.夜兵袭击,大破之引:带领。 D.迁知廓州累 :屡次,多次。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亢有智谋的一组是A
① 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②势必难制,宜亟防边
③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   ④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
⑤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    ⑥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

A.③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亢在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B.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政绩突出。
C.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昊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从而看出张亢有政治、远见。
D.张亢也是一个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因此他获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  
                                                                                                      (2)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③,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钟尝丁④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刀笔:主管文书的官吏④丁:遭逢。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不省佯:假装
B.府大震,皆奉法一:一个
C.或为匿名书亮毁:诋毁
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求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前某事宜行,止我/舍郑以为东道主
B.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行劝惩/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D.为政,纤悉周密/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况钟“刚正”品格的一组是()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③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④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⑤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⑥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到苏州后,况钟巧使计谋,严惩了营私舞弊的不法之吏,震动了全府上下,从而使官吏全都依法行事。
B.况钟用簿籍记录地方上官吏的善恶之事,目的是对下属官员进行鼓励。
C.况钟不仅为政刚正,而且也礼贤敬德,爱惜人才,他竭力推荐了寒门之士邹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D.况钟任职期间,深得百姓爱戴,在他为母亲守丧、任职期满当调离时,百姓请求让他留任;死后,百姓聚集痛哭,立祠纪念他。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②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乞老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先生因诣县官,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故设施未竟,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其议减湖田之赋,华容人将筑祠以报,而先生固止之,此所谓阴德也。虽使其子孙世为三公,岂为过乎?
(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崎岖:山路高低不平
B.子寒如此,而不之邪恤:怜悯
C.民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土而赋重卑:卑微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官将疏荐之,先生以母老乞终养若往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
B.侍养既二十年,起为江西之金溪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厚贽 养尔余年
D.知福建晋江先生听讼仁明多此类

以下句子中,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⑥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复斋非常孝顺,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亲辗转奔波,后来还为终养老母亲弃官归家。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他为华容百姓请求减免赋税,华容百姓一直享受着实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6分)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2)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
(3)华容人将筑祠以报,而先生固止之,此所谓阴德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授官。
对下列语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又廉恕廉:清廉 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行:品行
C.嘉隽守正不挠挠:阻止 D.于是梁人惮焉惮:害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犹于平生处堂宇财物无
B.雅志如此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功授员外散骑侍郎农人告余春及
D.家人曾卖物人有志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3分)
①遂访主还之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⑥于是梁人惮焉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0分)
把上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3分)
(2)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4分)
(3)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3分)

朱珍,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珍曰:“偏将欲专杀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乃出兵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与李唐宾等屯萧县。珍尝私迎其家置军中,太祖疑珍有异志,遣唐宾伺察之。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至夜而见之,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因如珍军。去萧一舍,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注】①垂门:吊门。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兵疾驰,一夕至城下趣:催促
B.一夕至城下,遂其城乘:登上
C.唐宾以珍让:责备
D.朱裕登陴,开门珍军内:亲近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珍太祖创立军制数宗权所困
B.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属珍太祖遣珍兵趋滑州
C.珍仅以身免,太祖不责也太祖命武士执
D.未尝不在战中,常勇出诸将度吾兵少,未知珍来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珍“善治军”和对敌时“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A.①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②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
B.①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②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C.①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②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D.①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②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朱珍以前很少和庞师古等人跟随梁太祖做盗贼,但在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的行动中,朱珍都英勇参战了。
B.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少,几次遭到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朱珍在淄、青二州招募了一万多士兵。
C.在与卢瑭、张晊等人交锋时,梁太祖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让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等到朱珍带着招募的士兵前来支援之后才出兵击败张晊等人。
D.朱珍杀掉唐宾后,梁太祖十分愤怒。朱珍被捉拿后,尽管有霍存等人纷纷为之求情,但梁太祖在斥退了霍存等人后,终于处死了朱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②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
③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因如珍军。

艺祖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太祖以周军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周师大败。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令翼日再出。
太祖兵再聚于关下,且虞晖兵再至,问诸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太祖微服往访之。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迎见加礼。太祖再三叩之,曰:“彼方胜,我已败,畏其兵出,所以问计于君也。”学究曰:“然且使彼来日整军,再乘胜而出,我师绝归路,不复有噍类矣。”太祖曰:“当复奈何?”学究曰:“我有奇计,所谓‘因败为胜,转祸为福’者。今关下有径路,人无行者,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方西涧水大涨之时,彼必谓我既败之后,无敢蹑其后者。诚能由山背小路,率众浮西涧水至城下,斩关而入,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所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若彼来日整军而出,不可为矣。”
太祖大喜,且命学究指其路。学究亦不辞,而遣人前导。即下令誓师,夜出小路亟行。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晖果不为备,夺门以入。既入,晖始闻之,旋率亲兵擐甲与太祖巷战,三纵而三擒之。既主帅被擒,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城中大乱,自相蹂践,死亡不计其数,遂下滁州。
(节选自宋代王铚《默记·卷上》)
注:①艺祖:始祖,与后文出现的“太祖”、“赵点检”均指宋太祖赵匡胤。②赵学究:即宋开国功臣赵普。③噍类:jiáo 能咬嚼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④擐:huán 套、穿。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姚凤提兵十万其地控制,把守
B.令日再出同“翌”
C.问村人众多
D.无敢其后者追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三军跨马浮西涧迫城夺门
B.太祖兵再聚关下所以问计君也
C.虞晖兵再至城中咸谓周师大兵
D.再乘胜出三纵三擒之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既主帅被擒

A.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
B.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
C.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
D.我师绝归路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胤在周世宗朝做官,当初功业并不显赫。在滁州城下和皇甫晖打了一仗,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B.太祖打听到附近有个教书先生叫赵普,很有谋略,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普对太祖也是恭敬有加。
C.太祖让赵普为他指路,赵普没有推辞,还派人为太祖做向导,使太祖的部队成功地从西涧渡河而进,逼近滁州城。
D.太祖的军队入城之后,与皇甫晖的军队展开巷战。城中的人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太祖的军队最终攻下了滁州。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6分)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
(2)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
(3)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