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崔义玄,贝州武城人。隋大业乱,往见李密,密不用。河内贼黄君汉为密守柏崖,义玄见群鼠度河,槊刃有华文,曰:“此王敦亡兆也。”因说君汉以城归,乃拜君汉怀州刺史、行军总管,以义玄为司马。王世充将高毘寇河内,义玄击走之,多下屯堡。君汉以所掠子女金帛分之,拒不受。以功封清丘县公。太宗讨世充,数用其谋。东都平,转隰州都督府长史。贞观初,历左司郎中,兼韩王府长史,与王友孟神庆志趣不同,而俱以介直任。
永徽中,累迁婺州刺史。时睦州女子陈硕真举兵反。始,硕真自言仙去,与乡邻辞诀,或告其诈,已而捕得,诏释不问。于是姻家章叔胤妄言硕真自天还,化为男子,能役使鬼物,转相荧惑,用是能幻众。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破睦州,攻歙,残之,分遣其党围婺州。义玄发兵拒之,其徒争言硕真有神灵,犯其兵辄灭宗,众凶惧不肯用。司功参军崔玄籍曰:“仗顺起兵,犹无成;此乃妖人,势不持久。”义玄乃署玄籍先锋,而自统众继之。至下淮戍,擒其谍数十人。有星坠贼营,义玄曰:“贼必亡。”诘朝奋击,左右有以盾鄣者,义玄曰:“刺史而有避邪,谁肯死?”敕去之。由是众为用,斩首数百级,降其众万余。贼平,拜御史大夫。
义玄有章句学,先儒疑缪,或音故不通者,辄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高宗诏与博士讨论《五经》义。
武氏为皇后,义玄赞帝决,又以后旨按长孙无忌等诛之。子神基袭爵。神基,长寿中,为司宾卿、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为酷吏所构,流岭南。中宗初,稍用为大理卿。弟神庆,举明经,武后时,累迁莱州刺史。入朝,待制亿岁殿,奏事称旨。后以历官有佳政,且其父于己有功,擢拜并州长史,初,州隔汾为东、西二城,神庆跨水联堞,合而一之,省防御兵岁数千。神基既下狱,驰赴都告变,得召见,后出具狱示之,神庆为申理,得减死,然用是贬歙州司马。
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转太子右庶子。神龙初,昌宗伏诛,坐流钦州,卒。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王世充将高昆河内 寇:侵犯
B.又以后旨长孙无忌等诛之 按:控制
C.中宗初,用为大理卿 稍:渐渐
D.昌宗伏诛,流钦州 坐:因犯.......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因说君汉城归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或告意常在沛公
C.义玄署玄籍先锋 今君亡赵走燕
D.其父于己有功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四、(31分)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朝奋击,左右有以盾鄣者,义玄曰:“刺史而有避邪,谁肯死?赦去之。
(2)驰赴都告变,得召见,后出具狱示之,神庆为申理,得减死,然用是贬歙州司马。
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崔义玄为什么一再受到宠信?请从为人的角度简要分析并概括其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醉白堂记
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
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坦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本文为苏轼被贬密州期间所作。
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皆有心焉侈:奢侈
B.有不可者矣欺:欺骗、蒙骗
C.而文采于后世表:显扬
D.而行乎利害之涂:通“途”,道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自比老、彭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不自以为功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然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天之生是人师道之不传久矣

下列各句都表明韩忠献公才华出众的一项是( )
①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②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
③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④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
⑤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⑥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忠献公所建的“醉白堂”的名字取自白乐天的《池上》一诗,并把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
B.韩忠献公是北宋的名臣,辅佐了三位帝王,能文能武,为国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深得人民的爱戴。
C.作者认为,真正的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韩忠献公就是这样一位难得一见的君子。
D.韩公既不凭自己所拥有的来自我夸耀,也不因自己没有的而轻视自己,作者推崇二人相同的地方作自我寄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
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4分)
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高 考 资 源 网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其集之归:属于
B.子美之齿少于予齿:年龄
C.不世俗趋舍牵:被牵制
D.望之昂然,而之温温即:接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集录之为十卷②私见张良,具告
B.①后百有余年,韩、李徒出 ②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①由是风渐息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独子美于举世不为之时②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B.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C.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D.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
(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
太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何久在尚书为?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閤,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发言陈事,毅然不可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讫,乃去瘗:埋葬
B.后勇废,文帝切让:责备
C.太子中人资:资质
D.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冒犯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  )
①纲矢死无桡辞②臣请正其罪③陛下不素教④优诏解尚书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扬勇被废,面对文帝的斥责李纲据理力争,被提拔为尚书右丞。
B.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李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任,李纲进言使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C.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而且很不高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D.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参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
(2)纲老矣,幸未就木,位保傅,冀得效愚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
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
曾国藩
吾湘乡,当乾隆时,人才殷盛。邓笔山为云南布政使,罗九峰为礼部侍郎,而谢芗泉先生为御史。三人者皆起家翰林,而御史君名震天下。是时和坤柄国,声张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世所称“烧车御史”者也。
其后二十年,御史君之子果堂,以河南县令卓荐,召见。上从容问曰:“汝即‘烧车御史’之子乎?”不数月,迁四川知府。又十余年,而谢吉人邦鉴复以进士出为江南县令。吉人,御史君之孙,而知府君之弟之子也。将之官,其常所酬酢者,或为诗送之。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于是拜手告曰:
“子今长人矣!四封之内,尊无与二。堂上颐指,堂下趋者百人。所识穷乏仰而待命,设馆以延宾友,貌敬而情离。即有不善,彼所谓趋者,待命者,貌敬者,或知之而不谏,或谏焉而不力。吾以其身巍然处于众人之上,而聪明识量,又诚越而倍之。前有唯后有诺,于是予圣自雄之习,嚣然起矣!而左右之人,又多其术以餂①我。内之傲者日胜,外之欺者日众,兹其所以舛也。’东汉庞参为汉阳太守,先候隐居任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抱儿孙伏户下。参会其意,曰:‘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故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夫不反求诸己,而一切掩他人之长而蔑视之,何其易与?今震泽宰左君青峙,吾湘乡之贤者也。任侠而不矜,谙事而不计利害。子往试求之,必有所以益于者。友仁以砺德,利器以善事。既以上绳祖武,又以绍诸乡先辈之徽。‘无弃尔辅,员于尔福。’青峙,子之辅也。抑吾闻江南为仕宦鳞萃之邦,或因青峙而得尽交其贤士大夫,是尤余所望也。”
(选自《曾国藩文集》,有删改)
注释: 餂:诱惑,讨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和珅国柄:执掌
B.何其与易:轻率
C.今震泽左君青峙宰:县令
D.又以诸乡先辈之徽绍:介绍

下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⑴而谢吉人邦鉴复进士出为江南县令⑵挟飞仙遨游
B.⑴常所酬酢者⑵孰能讥之乎
C.⑴棠不言⑵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D.⑴莫大求贤以自辅⑵知不可骤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讲叙“烧车御史”谢芗泉先生的故事,有赞扬谢吉人是名门之后,期望他继承祖父德行的意图。
B.作者以长者的身份,告诫谢吉人不要因为做了官就颐指气使,应注意“巍然处于众人之上”带来的危险。
C.作者讲述庞参做汉阳太守时拜访任棠的故事,是期望谢吉人能像庞参那样,寻求贤能之士来辅助自己。
D.作者向谢吉人推荐左青峙,是因为左青峙明白事理却不计较个人得失,与仁者交朋友,以此来磨砺德行。

把文段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
⑵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
⑶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
下列文言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D.归先生居项脊轩/辄扃其户/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