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在《国史大纲》中又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
| B.宰相权力总体走向分散,明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
| C.宰相权力总体不断集中,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
| D.唐代宰相轮流坐庄,宰相制度总共经过六百多年被废除 |
从下图中,你
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
| C.国民党军队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 D.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比较积极抗战 |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诸练;……观此一书
,则贼中不为无人。”该日记中所说的“书”应是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
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他."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天朝天亩制度》 |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
|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 A.《南京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 B.《北京条约》 大沽 保卫战 |
| C.《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D.《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