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十月革命开辟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把俄国带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在(  )
①革命后苏维埃组织掌握国家政权
②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
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是(  )

A.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世界上最早民主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政权
C.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

A.第一国际成立宣言书
B.声援巴黎公社的倡议书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总结性文件

青岛的五四广场以纪念五四运动而得名,其标志性雕塑被称为“五月的风”。这是因为(  )

A.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B.青岛是当年五四运动的中心地
C.和青岛有关的问题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D.青岛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而命名的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中国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有关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被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