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4分﹚
(3)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籍、报刊、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往往承载着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从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
——《战必胜说》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康有为全集》
材料二《申报》大事年表(部分)
1909年 |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 |
1918年 |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
1919年 |
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
1924年 |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 |
1932年 |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 |
1934年 |
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申报》言论又趋保守 |
1937年 |
《申报》正式形成股份公司。不久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而停刊 |
1938年 |
《申报》香港版出刊 |
——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日本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充分挖掘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概括1912年—1938年间《申报》的发展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时间 |
主要活动 |
1895年 |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回上海。 |
1905年 |
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和《群己权界论》等书。 |
1910年 |
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 正式叫胡适。 |
1916年 |
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
1917年 |
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
——摘编自胡适年谱
材料二 与新文化运动诸同仁一样,胡适的动机和目的是要从他们认为是最根本的文化上制造中国不亡的原因,即为中国“再造文明”,以达到中国在世界上各方面不落后于人。实际是要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就是胡适将他所参与并认同的运动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深意。
——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1)依据材料一,说明胡适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文艺复兴”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的异同点。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请完成: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3)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雅典人创立陶片放逐法的本意旨在防止一些人由于权力过于膨胀而危及民主政体,但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为排斥“精英”或者“英雄”的工具,常常放逐有功之人。“主权在民”在后期演化为“暴民政治”,德才之人遭排斥,这种制约“强人”的有力武器中,也集中体现了原始民主制度的所有弊端。在这样的制度下,集体政治导致集体平庸,把城邦推向了自我衰退的道路之中。
——《世界历史》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源自西方”的“选举”指的是雅典怎样的民主形式?这种形式产生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这种制度带来了哪些影响?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二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增加等趋势下,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