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
|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
|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
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 )
| 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 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
| 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 D.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 本上讲是( )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
|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 A.李时珍、毕升 | B.毕升、蔡伦 |
| C.蔡伦、郭守敬 | D.李时珍、郭守敬 |
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根据史实判断道具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案上有毛笔、纸张 ②一本印制的《诗经》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墨梅图》 ④书案上还有一本《周髀算经》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