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比柳(永)词何如?”那人答道:“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苏轼暗暗点头,主要是因为
| A.被人恭维 | B.准确理解了两人的词风 | C.扬苏贬柳 | D.广为流传 |
下图《公告》反映了( )。
|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
|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 D.美国扩大了在华经济特权 |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亿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
|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
马寅初曾指出:“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做生意之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这些“大官”指的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 | B.官僚资产阶级 |
| C.大地主 | D.大商人 |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
|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
|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
| 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1895年,甲午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大生纱厂,1899年,开机生产。下列有利于大生纱厂创办的因素有( )。
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
③君主立宪制度实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