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 A.甲丙对,乙丁错 | B.乙丙对,甲丁错 |
| C.甲乙错,丙丁对 | D.甲乙对,丙丁错 |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这就是巴黎公社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
| A.要求推翻帝制,实现城市自治 |
| 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 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
| 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
“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 |
| 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 |
| C.察举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 |
| D.观念转变使流动式知识分子不能上升 |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
| A.权力重心在宦官 | B.外朝受内朝牵制 |
| C.皇权逐步加强 | D.三省制已具雏形 |
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写下了《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下列评论最能反映其主题的是( )
| A.反映了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情形 |
| B.中共正领导红军在南方广泛建立革命根据地 |
| C.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深刻内涵 |
| D.痛斥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
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发生了争执,你认为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是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
| B.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
| C.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
| D.其在“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