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
|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
17世纪以来,荷兰与英国相继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因素是
| A.都是岛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 B.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
C.都是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工业 革命 |
D.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殖民扩张 |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 B.农业集体化中农民财产被强行收归农庄 |
| C.新经济政策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 | D.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的健康发展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石油开采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之一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 B.汽车的发明 | C.火车的发明 | D.信息产业的发展 |
关于下列两幅图的共同点,说法正
确的是
|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 B.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发展 |
| C.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D.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
“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起: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 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
| C.中华民国时期 | D.新中国成立后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