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美国历史学家墨菲认为,宋朝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
命”。……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商业革命”出现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突破的表现。并分别概括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意义。
(3)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新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1)基于上述认识,美国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发表上述讲话的背景。(3分)
材料三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敌今日欧洲各国,什九皆属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也……其为制也,有一世袭君主称尊号于兆民之上,与专制君主国无异也。而政无大小皆自内阁出,内阁则必得国会多数信任于始成立者也。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
(l)材料一中“虚戴君主之共和政体”是指什么?据材料概括其特点。
材料二民国初年,一时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正当宋教仁(国民党竞选负责人)踌躇满志地准备组阁时,还没待第一届国会召开,就被袁世凯派的刺客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一《近代中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探索》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材料三我们的国家是属于四个民主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动的封建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分子不能列入人民的范围。等到他们彻底悔悟和改造后才能取得人民的资格。中国的少数民族也应该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承认他们的自治权。因此,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很恰当的。
——《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
(3)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特点。与西方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势是什么?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第三帝国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政治、经济上主要有哪些表现?(4分)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叉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的? (4分)
材料三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的共和国"的主要特点。(3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同盟会成立后,在《军政府宣言》中,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继承了太平天国英雄们的“遗烈”。……针对洪秀全不注意团结、不重用知识分子的失误,指出:“历朝成功,谋士功业在战士之上。读书人不赞成,虽太平天国奄有中国大半,终于亡于曾国藩等儒生之领兵”。
材料二 洪秀全把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宗旨改造提高为“推翻清朝,开创新朝”的革命纲领,含有强烈的反满兴汉民族观念。孙中山也以光复汉族河山自命,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就要排斥他”,“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均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洪秀全革命思想与实践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洪秀全与孙中山在民族观方面存在的异同点。(6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大体经历了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急剧发展和法西斯体制的完成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均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最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惨败,法西斯政权也就彻底崩溃了。
——金相春《日本法西斯化与侵华战争》
材料二 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中强硬的右翼人物,多次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提出“日本战犯不是罪犯”的观点,多次对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开脱,坚决支持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并亲自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政府和舆论的谴责和不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化的原因。请结合史实论述“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的观点。(1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国内的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应对?(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