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近代兴起的留学热潮终于使步履维艰的中国找到了走向世界的拐杖;也有学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从学历上看,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1922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周恩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20世纪初年,大规模的剪辫易服运动在留学界展开。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留日学生中的爱国青年、革命分子纷纷剪去长辫,剪辫一时成了革命者的象征。辛亥革命以后,一般国民都起来剪辫易服,人们恢复了穿衣的自由。在婚姻方面,留学生一改中国传统的婚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自由择偶,在中国首开风气。
——摘自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留日教育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教育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的留学教育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指出留学教育促使社会方活方面引发的新变化。结合上述所有材料,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1)图1体现的中国古朝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朝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材料二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
全国人口(丁) |
官员 |
官民之比 |
西汉 |
5959万 |
7500人 |
1:7945 |
唐高宗时 |
5238万 |
13465人 |
1:3927 |
元成帝时 |
5816万 |
22500人 |
1:2613 |
清康熙时 |
2459万 |
27000人 |
1:911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目的。(8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卓尔不群的雅典》
材料三 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四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6分)
(3)材料三中,“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4分)
(4)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这一过程具有什么特点?(6分)
(5)材料四提到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其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自由主义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不断丰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些人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世界上唯一的政体,其实是和公民社会不相调和的,因而它完全不可能是公民政府的一种形式。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从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中出现的自由主义,采取了立宪议会政体的制度形式,关心平等的公民权利,不过,并不关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随着19世纪的逝去,自由主义……转变为一种更加民主的自由主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由主义在历史上有解除束缚的作用……在最近百年中最大成绩,例如英国自从一八三二年以来的政治革新,直到今日的工党政府,都是不流血的和平革新,所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自由主义竞成了“和平改革主义”的别名。
――胡适《自由主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通过什么实现从“君主专制政体”转变为“公民政府”的?确立这一转变成果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美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立宪议会政体”?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反映“不关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立宪议会政体”完善的过程中运用哪种和平方式使“自由主义”“更加民主”?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自由主义”的内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