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近代兴起的留学热潮终于使步履维艰的中国找到了走向世界的拐杖;也有学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我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留日教育达到了高潮。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919年至1920年间,先后有20批约1600名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从学历上看,大多是中学生,一部分还是大、小学生;从出国前所从事的职业看,工农商学界都有,且年龄间的跨度很大。1922年,赴欧洲勤工俭学的18名代表在巴黎郊区举行会议,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周恩来等为领导人。邓小平也加入了这个组织。
——摘自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材料三
20世纪初年,大规模的剪辫易服运动在留学界展开。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后,留日学生中的爱国青年、革命分子纷纷剪去长辫,剪辫一时成了革命者的象征。辛亥革命以后,一般国民都起来剪辫易服,人们恢复了穿衣的自由。在婚姻方面,留学生一改中国传统的婚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自由择偶,在中国首开风气。
——摘自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留日教育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教育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的留学教育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指出留学教育促使社会方活方面引发的新变化。结合上述所有材料,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 中日邦交正常化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往今来,改革和创新都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要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阅读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头桶权衡丈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
——《史记·商君列传》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材料二
《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三
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材料四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主要表现以及对秦国社会转型的重大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和民国初期在政治制度建设中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各自产生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创新机构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又有何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整体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2年,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从政治和思想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客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性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内在讨论与国民党合作时发生了争论……马林与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进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1)上述材料表明:中共在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什么错误认识?在大革命时期这些错误认识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那些危害?
材料二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共产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抗日军队坚强的台柱子。
-----《毛泽东选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什么说中共在政治上趋于成熟了?
材料三国民党不但对一党专政不愿废止,对联合政府不愿成立,即便对任何迫切需要的民主改革,也一项不愿实行。 从整个形势看来 ……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这是一个可能性,这是一个前途。 ……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是从整个形势看来,使我们更有信心地更有勇气地去争取第二个可能性,第二个前途。这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 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引自中共七大政治报告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共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构想 ?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中共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出的努力。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在官吏选拔上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