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下面问题。

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太阳高度 B.地势高低 C.云量厚度 D.植被状况

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
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图6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图为2013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比,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区因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最显著
B.乙地区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差异最显著
C.丙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最为显著
D.丁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

.影响图中各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雨带的推移 B.光照条件的差异
C.热量条件的差异 D.土壤肥力的高低

.当甲地区小麦收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部分地区因地势低洼,光照不足,推迟收割
B.乙地应做好麦田排涝,加强田间管理
C.丙地农民抓紧采摘,防止烂棉
D.丁地应注意抗旱,并防止低温冻害

浙江省某中学的一地质科考小组在某地(大约在25°N,110°E)进行科学考察,下图为该科考小组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该考察小组的考察地大致位置在()

A.滇 B.闽
C.桂 D.琼

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

A.C处—风力侵蚀作用 D处—风力沉积作用
B.C处—流水侵蚀作用 D处—流水沉积作用
C.C处—流水沉积作用 D处—流水侵蚀作用
D.C处—风力沉积作用 D处—风力侵蚀作用

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从扬州开往西安的K51次列车,当其自东向西行驶时,车轮对哪侧的铁轨磨损较大()

A.南侧 B.北侧
C.东侧 D.西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B.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该半球一定昼长夜短
C.赤道上全年既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又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所以也就没有四季的更替
D.太阳直射海口市(20ºN)这一天,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白昼也最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