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工业部门区位要求及其所在地的地方条件比较表(“◎”号表示指向性因素,“×”号表示重要因素,“○”号表示一般因素),回答下题。
| |
区位因素 |
||||||
| 原料 |
劳动力 |
工厂用地 |
燃料 |
交通 |
市场 |
水源 |
|
| 区位要求 |
○ |
○ |
× |
○ |
× |
◎ |
× |
| 地方条件 |
差 |
差 |
优 |
差 |
优 |
良 |
优 |
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水果罐头制造 | B.高级服装制造 | C.石油化工 | D.有色金属冶炼 |
此地拟将该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利用便利交通,扩大原料进口 | B.发展下游产业,拓宽消费市场 |
| C.大量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 D.分散布局企业,减小生产规模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可知
| A.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铁路穿过居民区使得居民出行方便 |
| B.城市空间形态呈组团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
| C.①、②两地最适宜规划为居民区的是①地 |
| D.③、④两地最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③地 |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中表示江苏省1985~2008年几种用地重心变化的轨迹。读图分析可知
| A.农业生产用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主要原因是苏北地区农业发展快 |
| B.生态用地重心总体向苏南方向偏移主要原因是苏南地区环境污染较轻 |
| C.城镇生活用地重心总体向南偏移主要原因是苏南地区工业化迅速推进 |
| D.从重心变化的轨迹与几何重心的距离看只有城镇用地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增大 |
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是
| A.秋分 | B.霜降 | C.寒露 | D.白露 |
读北京地区2009~2010年PM2.5的来源统计表,能有效减少北京PM2.5的措施是
| 来源 |
土壤尘 |
燃煤 |
生物质燃烧 |
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 |
工业污染 |
二次无机气溶胶 |
| 百分比 |
15% |
18% |
12% |
4% |
25% |
26% |
| 注:二次气溶胶,是指燃煤、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等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或颗粒态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大气颗粒物。 |
①合理规划提高城市绿地率②产业转移至周边省市③发展公共交通④冬季集中供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三面环海,一面背山,民居依坡而建,房屋的墙、屋顶都是用石头和岩块构成(如图所示)。该民居的建筑用材均用石头的主要功能是抵御
| A.台风 | B.辐射 | C.海浪 | D.风暴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