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图a是台湾-福建-湖南-四川-青海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右图b是图a中乙地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a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反映出此处
A.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 B.是阶梯分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 |
C.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 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
乙区域要对E、F、G、H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了4种植物进行种植,测得4种植物的根深见下表,假设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植物 |
① |
② |
③ |
④ |
根深 |
1米 |
1.2米 |
3.6米 |
4.1米 |
A. ①植物在E区可以良好生长 B. ②植物在各个区都能种植
C. ③植物在F区不能成活 D. ④植物在H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
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 |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
有关我国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 |
B.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 |
C.冬季南北温差不大 |
D.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天然植被是()
A.荒漠草原、荒漠 | B.草原 | C.森林、草原 | D.森林 |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
B.该线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
C.该线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
D.该线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