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3月, 我国北方地区出现3次沙尘天气过程(为52年来同期最多)。今年以来全国先后出现10次大范围雾霾天气过程。”据悉: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3、汽车尾气的排放。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今年的雾霾天气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汽车所用的燃料——汽油主要是化石燃料中的 炼制得到的产品。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水煤气,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写出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按要求填空
(1)根据下列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一种金属单质;②一种难溶性碱;③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2)写出下列符号或加点数字的含义:
①
;
② .
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
)主要从蔬菜、水果中摄取。请计算:
(1)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2)若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3%的维生素C溶液1000g,需要维生素C的质量为g,水的质量为g。
在实验复习课上,某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溶液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 |
分别用 三支试管取三种溶液各少量,然后再各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
中 中 中无明显现象 |
中的原溶液是氯化钡溶液 中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中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
上述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将
三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然后过滤得到滤液①.为确定滤液①的成分,同学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
(2) |
取少量滤液①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②,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部分消失 |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滤液①中含有(填写溶质的化学式) |
(3) |
取少量滤液②于试管中, | 根据实验现象,滤液②中含有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4)同学们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滤液①中共含有种溶质.
【实验反思】(5)向滤液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的关系。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
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3)用图
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
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曲线上
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下同)。
(3)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应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