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里用了比兴的手法,由泻水于地起兴,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揭示人生穷达各殊的道理,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对人材的扼杀,耐人咀嚼。 |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乐景写哀情,“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突出了春色之怡目,好音之悦耳。然诗人用一个“自”、一个“空”,则突出了丞相祠堂却是如此凄凉寂寞,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用典明志,以“塞上长城”自比,以为能成为一个抗敌的英雄;然而,壮志未酬,已生华发,以沉痛的笔调抒发了对苟安而不思抗金的投降派的极度愤慨。 |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坼”一“浮”两个动词的运用,将洞庭湖水波涌连天的浩瀚与宏阔画面,好像把东边的吴地和南面的楚地一下子劈开了似的;湖水的汪洋广阔,似乎包容了整个宇宙。反衬出诗人的渺小与无助。 |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你认为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诗后两句的妙处。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1.诗人以手法侧面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又以的手法正面表现清溪的清澈。(每空1分,共2分)
2.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清”字,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野步野步
周 密(宋)赵 翼 (清)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闾门①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②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
(1)第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3分)
(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