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京城燕
迺贤
京城燕子,三月尽方至,甫立秋即去。有感而作。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穗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注:①贤:元代文学家,曾流连京城十年,有从政的愿望却终无所遏,只得南归。
②青琐:富贵人家雕镂成格的窗户。 ③珠箔:珠帘。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头几句以春燕之“怯”、河柳之“弱”、花蕾之“小”等物象特征来表现初春的寒意,细致入微。
B.主人家的帘幕重遮,燕子筑巢心切,只能找檐间避风处做窝,可是居留时日不多。又翩然南飞了。
C.“君不见”两句写王谢的富贵繁华,这与燕子暂居京城的处境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D.本诗以景作结,春景明媚清新,秋景凄冷清寒,两相对比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光飞转、世事无常的感慨。

下列诗句中,与“燕子初来怯清晓”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残梦忆友
宇文族
雪闹佳节风戏筝,万重关山竟重逢。
恍惚含笑忽觉醒,残霜冻雨摇山棚。
请展开想像,描写 “恍惚含笑忽觉醒,残霜冻雨摇山棚”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从全诗来看,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诗歌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
(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3)“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每空2分,共4分)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句句是景,然而每一景都融合着诗人的深沉感叹。最后一句的“还”字,意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