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④ |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C.《论元朝行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D.《论明朝丞相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异同》 |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 B.内阁与宰相有本质区别 |
C.内阁成为明朝权力的中心 | D.内阁可以制约君主专制 |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这标志着()
A.行省制度的废除 | B.丞相制度的废除 |
C.六部制度的完善 | D.内阁制度的创立 |
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之一。下列举措为分割相权的是:()
①秦设御史大夫②唐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参知政事④清设军机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