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重视科举制度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里“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 )
①青年学生②先进的知识分子③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④广大农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孙中山在赞赏中国近代史上某欢社会运动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又批评其“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 一个封建王朝而已”。这次社会运动应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