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有言:“兄弟曾听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由上述材料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是
A.提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力避种族屠杀、国家分裂 |
B.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主张的最早提出者和政治实践者 |
C.实现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完美结合 |
D.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完成了“光复”国家的大业 |
余秋雨在他的《行者无疆》中写道:“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给那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这个城市叫‘罗马’。”余秋雨赞美罗马( )
A.具有悠久的历史 |
B.是西方法制的摇篮 |
C.出现凯撒、屋大维等杰出政治家 |
D.美丽的古城风貌城市 |
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是 ( )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有产阶级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归功于( )
A.梭伦 | B.克利斯提尼 |
C.伯利克里 | D.苏格拉底 |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
A.斯巴达 | B.雅典 |
C.罗马共和国 | D.罗马帝国 |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
A.有利于希腊航海业的发展 |
B.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
C.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