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 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 “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是一张股票,对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利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 D.手工业者以股息发放工资 |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下图为1953年江苏人口密度图。当时进行全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
| 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 B.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
| 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 D.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准确依据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口述史是记录历史的古老形式,唐德刚给口述史注入了新的因素,树立了活的范例。如唐德刚的成名作《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本人口述占15%,其它的85%是从报纸、图书馆到处搜求资料补充、考证而成,这本书至今是现代口述史的代表著述。材料反映的口述史研究特点不包括
| A.已从传统口述史学发展为现代口述史学 | B.以搜集和使用口述史料作为研究方法 |
| C.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 | D.口述史料成为历史研究的主要来源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