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如何进行?答: 。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他得到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F图线是下图中的 (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50Hz。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若用s1、s2、s3、s4以及f来表示小车加速度,则其计算式:a=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测一个待测电阻Rx(约200Ω)的阻值,除待测电阻外,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
电流表A1:量程0~10mA、内阻r1约为50Ω;
电流表A2:量程0~500μA、内阻r2= 1000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额定电流2A;
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9Ω。
(1)由于没有提供电压表,为了测定待测电阻上的电压,应选电流表与电阻箱R2联,将其改装成电压表。
(2)对于下列测量Rx的四种电路图,为了测量准确且方便应选图。
(3)实验中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到4000Ω,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1,两表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可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是________mA,电流表A2的示数是________μA,测得待测电阻Rx的阻值是__________Ω(此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的读数是___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所示,则其读数为_________mm。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器材测量某金属丝的电阻率:
A. 电源(3V,内阻约为0.1Ω)
B. 电流表(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
C. 电流表(量程3A,内阻约为0.03Ω)
D. 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kΩ)
E. 滑动变阻器(1kΩ,0.3A)
F. 滑动变阻器(20Ω,2A)
G.待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米尺、开关和导线等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截取一段金属丝,拉直并固定在两端带有接线柱的米尺上,观察其接入长度在米尺上的示数如图所
示甲所示,则读数为cm;
b.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某次测量时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mm;
c.正确连接电路,合上开关;
d.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如下表:
e.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操作。
②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该小组选用的电流表是,滑动变阻器是(只填仪器前的代号);请设计较为节能且误差较小的电路,并把下列电路连接完整。
③该小组的测量数据已标在U-I图上,请作图线并计算该金属丝的电阻值为Ω(保留两位有效
字),根据电阻定律即可得到该金属丝电阻率。
(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福州的重力加速度,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O、A、B、C、D为相邻的五个点,测得OA=5.5mm、OB=14.9mm、OC=28.3mm、OD=45.2mm,打下相邻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①用逐差法算出福州的重力加速度g=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福州的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9.79m/s,比较①的结果发现两者并不相等,除了读数误差外,你认为产生误差的其它主要原因可能是。(只要求写出一种原因)
(原创)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V 2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的I—U图线.现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流表A1(0~0.3A,r1=1Ω)
B.电流表A2(0~0.6A,r2=0.4Ω)
C.电流表A3(0~1.0A,r3=0.2Ω)
D.定值电阻R1=19Ω
E.定值电阻R2=150Ω
F.滑动变阻器(10Ω,2A)
G.滑动变阻器(500Ω,1A)
H.学生电源(直流6V),开关,导线若干
①选用下面的题6(2)图A而不选用图B的电路图来完成实验,请说明理由:。②由于没有电压表,可将电流表A1和定值电阻_______串联起来做为电压表,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_(用序号字母表示).
图A图B
③闭合开关前,应将图A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选填左端或右端).
④当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0A时,小灯泡达到额定电压,此时另一只电流表的读数为0.72A,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