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一部分,有关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溶液逐渐变无色 |
| B.实验③溶液逐渐变蓝色 |
| C.完成实验①②或②③都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
|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 B.②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 C.③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
|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固体 |
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 A.氧气 | B.氯气 | C.甲烷 | D.氢气 |
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
| 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 |
| 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
| 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四名学生,对某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先取废液观察,呈无色、均一、透明状,然后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1。下表为四名学生对该厂废水成分初步检测的分析结果,可能正确的是
| 废液中初步检测结果 |
|
| A |
NaOH 、KNO3、CuSO4、NaCl |
| B |
NaCl、K2SO4、KNO3、Na2SO4 |
| C |
KNO3、NaCl、Na2SO4、HCl |
| D |
HCl、NaCl、Na2CO3、Na2SO4 |
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
实验事实 |
实验结论 |
| A |
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 |
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 B |
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 |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
| C |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
| D |
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 |
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