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小组将CaCO3与HCl反应后的废物进行处理,目的是制取中性干燥剂CaCl2.经过处理得到固体后,他们对得到的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
猜想一:固体中只有CaCl2
猜想二:固体中既有CaCl2,又有CaCO3
猜想三:固体中只有CaCO3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

 
实验设计图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上层液体澄清,试管底部仍然有少量固体。
猜想     不成立(选填“一”、“二”、或“三”)
步骤二

               
 
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
 
猜想      不成立(选填“一”、“二”、或“三”)
步骤三

 
取少量步骤一未溶固体于试管中,滴入        
(填写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猜想      成立(选填“一”、“二”、或“三”)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②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只要求填写其中一行。若两行都写,按第一行计分):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固体是产物NaOH,而不是Na2CO3

[拓展应用]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
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碳酸盐,其原因是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经查阅资料得知:
①C与浓H2SO4在加热时反应,有CO2、SO2、H2O生成。
②CO2、S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④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⑤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蓝色的胆矾。
【实验探究】组装成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装置如下: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根据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无水CuSO4变为蓝色
品红溶液(I)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品红溶液(Ⅱ)不褪色
石灰水变浑浊

能确认反应产物中有CO2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交流讨论】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针对本实验进行讨论,其中小芳同学提出了“反应产物中可能还有一氧化碳”这样的一个观点。你是否支持小芳同学的观点?(填“支持”或“不支持”),请你说出理由:

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A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
可能有Ca(OH)2、NaOH
学生丙
可能有Ca(OH)2、CaCl2
学生乙
可能有NaOH、Na2CO3
学生丁
可能有Na2CO3
学生戊
可能有NaOH
……
…………

【实验验证】 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
【结论】上述滤液中,还含有,没有

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 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
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振荡显红色,说明乙同学所得溶液呈碱性。对此现象,乙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________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乙同学为完成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镁与稀盐酸反应,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拓展与延伸】
(1)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可能显中性或弱酸性,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如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显弱酸性,氯化钾溶液显________性。
(2)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研究三: 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下图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测,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最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Mg Ca Ba
研究四:确定镁条的成分:
①称取3.2g表面被氧化的镁条, 放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0.2g。求:
此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台上分类摆放下列药品,兴趣小组欲利用这些药品进行铝和铜性质的探究。

①②③④⑤⑥
②Ⅰ.(1)铝的利用比铁、铜晚得多,这个事实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铝在地壳中含量高 B.铝相对活泼,冶炼较难 C.铝的硬度小
(2)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3)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的(填序号)试剂进行实验。Ⅱ.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铝片上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兴趣小组把处理过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除铝片上有红色金属析出外,还发现有较多气泡产生,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气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硫
【探究实验】闻该气体的气味,发现没有气味,排除了同学的猜想。
对余下两种气体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木条不复燃

该气体不是氧气
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
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该气体是

【思维拓展】由以上探究实验可以推知,硫酸铜溶液中有离子参与反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