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在分裂间期,某一条染色体多次复制后而不分开,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巨大染色体(如下图所示)。若用3H标记的尿嘧啶掺入染色体,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而且随着幼虫发育的进行,胀泡在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下列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A.胀泡的出现是DNA分子复制出现了差错 |
B.被标记的尿嘧啶是催化mRNA合成的酶 |
C.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 |
D.胀泡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
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
A.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 |
B.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 |
C.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 |
D.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散失一部分能量 |
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能量循环流动的载体 |
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 |
C.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
D.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独立的过程 |
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草→兔→狼→细菌 | B.阳光→草→兔→狼 |
C.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 D.昆虫→蛇→鹰 |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
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 |
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
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 |